彝族的节日
更新时间:2025-04-04 18:34:20
1 彝族的节日
1、火炬节。“火炬节”通常在农历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这是彝族的盛大节日。那时,要杀牛,杀羊,牺牲祖先,还有一些地方也要牺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并希望收获粮食。火炬节通常庆祝3天。整个家庭在第一天聚集,在2天后,举行各种活动,如摔跤,赛马,斗牛,比赛和拔河比赛。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并陶醉在夜晚。
2、彝族年份。在彝族,这句谚语被称为“库斯”,“库”是年,而“斯”是新的,意思是新的一年。这是凉山彝族的传统仪式和庆典节日。 “库斯”通常选自农历10月,即收获作物的季节。彝族年份为3天。彝族的第一个晚上叫做“焦罗基”,春节的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做“朵博”,第三天叫做“阿普机”。
3、花脸节。花脸节流传于丘北县境内,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3天。节日期间,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欢聚一堂,杀猪宰鸡,备办酒肉饭菜,先敬神灵,再以最好的酒肉请老人先吃,尔后众人才团团围坐,互相敬酒、吃肉。饭后,就到村头寨尾,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一直抹到满脸满身见黑,笑够累够方休。花脸节即由此得名。抹花脸,除男女青年互相对抹外,其余的人按年龄、论辈分也相互对抹,认为抹得越黑,抹的人越多,那一年才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节日期间,村民都不准劳动,不准春碓、推磨。
2 彝族的天文历法简介,黎族的历法文化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时间的观念。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又或者是跟别人约定的约会,都是要遵循时间观念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出现崭新的时间历法。
那么,本期彝族文化一起了解彝族的天文历法。
彝族的天文历法也在博大精深的毕摩文化中体现,毕摩们为了给人生属性一个完整的诠释,同时也为了占卜测算的需要,对天文历法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于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
在美姑地方,彝族传统的方法是用与汉民族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应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种动物属相来轮换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以十二属相为一个周期,故有“年有十二年,月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日”的之称。
民间谚语道:“年以鼠为首,月以鼠为首,日以鼠为首”,可见十二属相以鼠为首。其来历在民间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在远古时候,有一次洪水泛滥,唯一剩下的人类祖先居木乌吾(笃慕俄)被洪水冲到兹伙尔尼山(洛尼白)上脱险后,他在山顶上第一天救起了被洪水冲来的老鼠,第二天救起了牛。
以后依次救起了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于是把救起所属动物的那天定为所属日,后来,他又用同样方式用这十二属相给年和月定了名,这种以十二属相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另一种传说是,远古时候,年月日时都没有名称。
有一次,掌管天下万物的昊天古兹给各种动物吃眠药和不眠药,第一天老鼠跑来吃,后来每天依次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昊天古兹便以鼠来吃的那天为鼠日,牛来吃的那天为牛日,其他各日也依次取了名。
从猪来后,因其他动物来者太多了,再也记不起先后顺序,所以只取了十二属相,用此十二属相轮回纪日,后来又用此纪月纪年。当时十二属相中,只有蛇和龙吃了眠药,所以到冬天时,蛇和龙冬眠,而牛等其它十种动物吃了不眠药,直到如今也不冬眠。其他动物也是如此,吃了眠药的动物则要冬眠,吃了不眠药的动物则不冬眠。
关于属相的“禁忌”,彝族民间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远古时候,白天父的母亲在蛇日生了病,马日为她的病情进行了占卜,当时白天父家正在修建住房,因母亲的病只好停了下来,羊日给母亲治病,结果没有治好,猴日母亲死了,鸡日给死者洗脸。
狗日去喊死者的亲戚送丧,猪日给死者进行火葬,鼠日白天父很伤心,什么事也没有做,牛日继续修建房子,虎日把房子修好了,所以,“勒克特比”最怕虎,到龙日结束了一轮。
因此,彝族传统的属相“禁忌”是:蛇日要防止生病,马日修建住房不吉利,羊日不能看病治病,猴日死人也不吉利,鸡日不能洗脸,也不能剃头,狗日不能出门,猪日不吉利,鼠日虽然没有什么事,但也不算吉利,牛日比较吉利,虎日大吉,兔日白天父还在伤心,但是有希望,龙日吉利。
与汉族的六十甲子相同,十二属相也可以构成六十周期顺序。六十周期顺序,彝语叫“夫策洛木觉”,意为“六十如是转”,是彝人预测年日吉凶的一种方法,它以十天为一个组,分别定为一日大交(“交嫫”),二日小交(“交惹”)。
三日四日无缺陷(“佴阿甸”),五日“库”,六日“库诺”,七日“史觉”,八日“史诺”,九日十日无缺陷,配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构成六十周期为一轮,以此纪年纪日,一年为六轮三百六十日。
据现代学者研究:彝历中纪日的十二属相(生肖)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因而彝历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彝历与汉族先民的早期方法,如《夏历》,同源同系统,是不同支系的羌戎所使用的历法,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存在谁出自谁的问题。而且彝历中一月三十六天,一季七十二天的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大。
道家、儒家、阴阳家的神秘数字“三十六”、“七十二”实源于彝历。如道家所说:“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渊源于彝历中“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若此说成立,恰好可证明: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是互相交融、沟通的。
【结束语】如今每一年都有着新的生肖,现如今的2016年刚刚来临,不少猴年的人都已经买齐了红袜子、红围巾等等。12年才能够等到一次的本命年就是如此出现的。
3 彝族的风俗习惯
补年节、火炬节、赛装节、花脸节、拜姑爷节等。
1、补年节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每当农历二月初十这天上午,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然后由家庭主妇给自家男子敬一杯酒,接着全家共进午餐。
2、火炬节
火炬节 - 彝族狂欢节:“火炬节”通常在农历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这是彝族的盛大节日。那时,要杀牛,杀羊,牺牲祖先,还有一些地方也要牺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并希望收获粮食。
3、赛装节
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的比赛。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民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到彝族的赛装节会上观光,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4、花脸节
花脸节流传于丘北县境内,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3天。节日期间,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欢聚一堂,杀猪宰鸡,备办酒肉饭菜,先敬神灵,再以最好的酒肉请老人先吃,尔后众人才团团围坐,互相敬酒、吃肉。
5、拜姑爷节
拜姑爷节是云南省峨山一带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该节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届时,人们把近三五年内本寨嫁出去的姑娘连同姑爷一起接回本村。
4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1、节日:彝族民间传统节日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
2、婚礼: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双方各杀一头猪,取胆、胰观看,以胆色澄黄、胰大直肥为吉,若胰脏卷曲则为凶,表示不能相配。
3、丧葬:大部分地区彝族实行土葬,凉山彝族实行火葬,葬后,就地挖土、石盖严,或将骨灰装入袋,用马驮藏于岩穴。此后,要为死者举行“安灵”仪式,用一寸左右的竹子,外包白羊毛,缠红线,装进长五寸、挖有槽的木棒内,再用麻皮缠,削尖木棒两端,挂在一块竹篾笆上,灵牌便做成了,彝语称为“马都”。“马都”置于室内梁下上方神位上。
标签: 彝族 节日

与 彝族的节日 相关文章
下一篇: 失业保险金哪些人可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