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日大全 >惊蛰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的俗语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的俗语

更新时间:2025-04-05 02:56:35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它不仅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还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的俗语

一、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1、惊蛰节气的特点

气候特点:惊蛰时节,气温回升较快,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回升到0℃以上,南方地区气温更是明显升高,春光明媚。不过,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可能会出现乍暖还寒的情况,有时还会伴有春雷。春雷乍响,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也是惊蛰名字的由来。

物候特点: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2、惊蛰节气的风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在广东地区,惊蛰有祭白虎的习俗。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人们为了避免是非,便在惊蛰这天祭白虎。用黄纸绘制黑口白牙的“纸老虎”,再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然后用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让它充满油水,不能开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霉运:“打小人”是一种民间巫术仪式,人们通过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象征着驱赶、报复小人。在惊蛰这天,一些人会到路边、桥底等地方,嘴里念念有词,拍打纸公仔,希望以此赶走霉运,迎来好运。

蒙鼓皮:惊蛰时节,春雷乍动,古人认为雷是天庭之鼓,人间也应呼应。所以,在惊蛰这天,有蒙鼓皮的习俗。人们将收集到的各种兽皮蒙在鼓上,制作成新鼓,寓意着顺应天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吃梨:北方一些地区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谐音“离”,吃梨有与害虫别离、远离疾病的寓意。同时,惊蛰时节气候干燥,梨水分充足,清甜爽口,吃梨也能起到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作用,对身体大有裨益。

二、惊蛰节气的俗语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45天阴。

惊蛰刮北风,从头到尾,必有45天阴。

惊蛰闻雷,谷米贱,如同泥。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藏牛,好比犁地,春分地气通。

冷惊蜇,暖春分。

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

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惊蛰闻雷米如泥。

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地气通,惊蛰断凌丝。

查看全部

标签: 惊蛰 节气 特点 风俗 俗语

上一篇: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 惊蛰节气的特点
下一篇: 妇女节送老婆什么礼物好 妇女节给老婆的祝福语

热门推荐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