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有什么习俗 春分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5-04-06 15:54:10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春分日正处于立春到立夏两个节气之中,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那么,春分有什么习俗呢?
春分有什么习俗
一、立蛋迎春
春分这天流行“竖鸡蛋”,人们挑选新鲜鸡蛋轻放在桌面,耐心调整角度直至立稳。这一习俗源于古人观察春分时地球磁场相对平衡的特点,如今已成为老少皆宜的趣味活动,寓意“立住好运,一年安稳”。
二、吃春菜、喝春汤
南方地区流行采野苋菜(春菜)与鱼片煮汤,称为“春汤”。民谚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认为吃下带着泥土清香的春菜能祛除冬日积郁,保佑全家安康。北方则吃太阳糕、驴打滚等应节美食,祈求日子步步高升。
三、送春牛图
民间艺人手持印有耕牛图案和节气歌的红纸(春牛图),走街串巷说唱吉祥话,提醒农时。主人家常欢喜买下贴于灶头,既为装饰,也讨个“风调雨顺”的好彩头。
四、粘雀子嘴
农人将无馅汤圆用竹签插在田间,糯米黏性可粘住偷吃稻谷的鸟雀嘴巴。这种充满童趣的“恐吓”方式,既保护幼苗又寄托了“鸟雀留情,秋收满仓”的期盼。
五、纸鸢飞天
孩童放飞燕子、蜈蚣等造型的风筝,大人也参与其中。摇曳在蓝天中的风筝不仅带来欢乐,更寓意“放晦气”。
六、祭祖踏青
春分前后,南方宗族举行隆重的春祭,杀猪宰羊、鼓乐齐鸣,全族祭扫开基祖坟墓。仪式结束后,人们常踏青赏花,折柳簪发。
春分的特点
气温回升:春分时节,严寒已然远去,气温回升迅速。除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地区外,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0℃以上。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至10℃以上,华南北部多在13℃至15℃,华南南部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雪融冰消,平均气温约5℃至10℃,南方部分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不过,尽管天气日渐暖和,但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依旧较大。
降水变化:此时节,南方地区雨水相对增多,湿度增加,逐渐进入“前汛期”,江南一带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而北方地区降水量依然稀少,蒸发量却明显增多,易出现“十年九春旱”现象。同时,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频繁,从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致使北方地区多出现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还可能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动物活动:我国古人将春分的十五天划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说的是春分后,燕子(玄鸟)从南方飞回北方,它们穿梭于街巷、田野,为春日增添灵动气息。随着天气变暖,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鱼类也开始活跃起来,众多地区的渔业在春分后迎来生产高峰。
标签: 春分 什么 习俗 特点

与 春分有什么习俗 春分的特点 相关文章
下一篇: 春分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